疝氣不“善” 不可忽視
腹股溝疝
俗稱“小腸氣”或“疝氣”
它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
在老年人和兒童中尤其多見
但女性也可以發(fā)病
因其起始較小,不影響生活易被人們忽視
門診動態(tài)
夏奶奶今年73歲,于3年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左腹部出現(xiàn)了一個鼓包,平臥時鼓包就會自己消失,因此夏奶奶沒有重視。
直到近期這個鼓包逐漸增大,久站后會產生輕度的脹痛不適感,為了尋求治療來到我院就診。
經檢查,夏奶奶被確診為左側腹股溝斜疝,在完善相關檢查并了解有無手術禁忌癥后,我院外科為夏奶奶行腹腔鏡下左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。手術順利,術后夏奶奶安返病房休息。
腹股溝疝
疝氣俗稱小腸氣,是臟器或組織經身體正?;虿徽5那幌痘虮∪跆幫怀龌蛞莆凰纬桑摮龅钠鞴僖孕∧c居多。
腹股溝疝是最常見的疝氣類型,主要發(fā)生在腹股溝區(qū),即腹部與大腿連接的部位。
腹股溝疝又分為斜疝和直疝。
斜疝:通常是由于先天性的腹壁薄弱導致的,內臟通過腹股溝管向外突出。
直疝:多見于成年男性,主要是由于后天腹壁薄弱和腹內壓增高引起的,內臟通過腹股溝區(qū)的薄弱點向外突出。
疝氣的病因有哪些?
1、先天因素:部分人群腹壁的一些部位較薄弱,容易形成疝氣。
2、年齡因素: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組織松弛,腹壁彈性下降。此外,老年群體還可能因為慢性咳嗽等病癥導致腹內壓長期增高,增加疝氣風險。
3、性別因素:男性的腹股溝區(qū)解剖結構較為復雜,容易形成薄弱點。女性則更容易發(fā)生股疝和臍疝,尤其在多次懷孕和分娩后。
4、體重、慢性疾病:肥胖者的腹內壓通常較高,腹壁承受的壓力也相應增加,容易導致疝氣的發(fā)生。而慢性咳嗽、便秘、前列腺肥大等慢性疾病會導致長期腹內壓增高,增加疝氣的風險。
如何防治
手術是治療疝氣的有效方法,治療方式主要為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。
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:在腹壁上行3個長約0.5-1.0cm大小的切口,運用筷子樣精細的腹腔鏡器械完成修補手術,具有創(chuàng)傷小、疼痛輕、恢復快、復發(fā)率低等亮點,可同時發(fā)現(xiàn)并處理對側隱性疝。
在生活中,我們還可通過以下方式,來預防疝氣:
1、保持健康體重
2、合理飲食
3、適量運動
4、控制慢性疾病
5、注意勞動保護
6、定期體檢